沿河中寨镇:万亩茶园“返租倒包”群众腰包鼓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沿河中寨镇:万亩茶园“返租倒包”群众腰包鼓

冬日的阳光格外温暖与柔和。记者站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宅、金山两村海拔1300多米的山顶上,俯瞰山下,一片片茶园环绕山间、纵横交错、青翠欲滴。上百位村民分布在山间的茶园里,有的锄草,有的施肥,十分忙碌。

大宅村村民田进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今年初,他在镇党委政府提出茶园实行“返租倒包”政策后,承包了522亩,采摘茶青2500多斤,卖了20多万元。“我今年虽然没有赚钱,但看到茶叶长势和市场情景,对未来茶产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田进说。

在茶园基地里,村民们一边锄草,一边谈论着茶园给他们这几年带来的好处。“这几年全得是这个茶产业,我们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就靠在茶园务工的收入来维持。我在这里务工每天收入100元,全年可收入3万元左右。”大宅村50多岁的村民杨花说。

据悉,2018年4月,靠种植白茶富裕起来的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安吉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随后,黄杜村向中寨镇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在大宅、三会溪、志强三个村建成茶园1200亩,其中大宅村300亩。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爱斌介绍,2018年,大宅村除了种植黄杜村捐赠的300亩“白叶一号”茶苗外,村里自行扩大种植面积300亩。如今该村已发展茶园面积1570亩,其中“白叶一号”茶1120亩。

如今,该镇发展茶产业已四年,茶园基本成型,进入了初采阶段。但前期因是村合作社管理,导致一些地方茶园管理缺位,长势不是很好,群众收益不多。于是该镇通过调研后,推出了茶园“返租倒包”政策,即就是将合作社(集体)茶园返租给村民经营管理,所产生的效益归村民自己所有。

实行“返租倒包”政策是中寨镇为了更好管护茶园,让当地老百姓持续增收推出的一项新的改革政策。该政策出台后,大宅、三会溪、志强三个村的能人志士,纷纷承包茶园,少的几十亩,多的几百亩。田进就是大宅村享受“返租倒包”政策的村民之一。

“我是今年3月份签订的‘返租倒包’协议,第一年上缴租金每亩200元,随后逐年递增50元,增到每亩500元为止。这个价额对我们来说不是很贵能接受的。我们承包茶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带动全村人共同富裕。今年我通过初步估算,我一年的管护费、采茶青等费用在60万元左右,这些钱全是发放给当地村民了!”茶园承包户田进说。驻村第一书记赵爱斌接着说:“茶山租金先由承包户交村集体,再由村集体付老百姓的土地租赁费,剩余部分作为村集体资金,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发展!”

茶园“返租倒包”政策,提高了村民种茶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种茶的内生动力,同时为村民持续增收和提高茶叶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镇针对镇内多家茶企出台了春茶茶青每斤保底收购价70元的政策,如果一旦出现茶企降低收购价额,政府将及时启动镇里成立的沿河云圆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加工后销往安吉等地,确保茶园承包户和村民稳定的收益。

以前村民受到采茶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一个人每天只能收入100多元。今年保证收购价额后,群众积极性高涨,每天每人至少收入300元以上,多的甚至在600元左右,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不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该镇在发展茶产业方面,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终于走出了“返租倒包”这条让产业兴旺、群众持续增收的好路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具体的民生实事作为重中之重,用心用情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落户在中寨的‘白叶一号’茶产业采取‘返租倒包’的模式管护好、发展好,让‘白叶一号’茶产业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支柱产业。”该镇党委书记刘毅说。

据悉,该镇以“白叶一号”茶产业为引领,到2021年底已建成茶园1万多亩。今年,春茶下树4.5万斤,产出干茶1万多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茶产业,让3150多户1.4万多人受益,带动1300多人实现就近务工增收。(沿河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友 朱志伟 罗园园)

来源:微沿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